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键词

行政/行政复议/起诉条件/利害关系/规范保护理论

基本案情

法院经审理查明:2015年11月24日,张家港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向江苏金某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出张发改许备〔2015〕8号《关于江苏金某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某地生态农业旅游观光项目备案的通知》。该通知内容涉及项目名称、主要功能及建设内容、项目选址、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有效期等五个方面。刘某明于2016年1月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取得了上述通知,认为该通知将其位于江苏省张家港市锦某镇福某村某地一、二组拥有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纳入其中,该通知存在重大违法情形,遂向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张家港市政府)提起行政复议,要求确认违法并予以撤销。张家港市政府经审查认为,刘某明与823号通知不有利害关系,遂于2016年3月21日作出〔2016〕张行复第2号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并于2016年3月22日送达刘某明。刘某明不服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撤销上述行政复议决定。

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9月13日作出(2016)苏05行初59号行政判决,驳回刘某明的诉讼请求。

一审宣判后,刘某明不服提起上诉后,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21日作出(2016)苏行终1415号行政判决,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二审宣判后,刘某明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于2017年4月26日作出(2017)最高法行申169号行政裁定:驳回再审申请人刘某明的再审申请。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行政诉讼乃公法上之诉讼,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一般也仅指公法上的利害关系;除特殊情形或法律另有规定,一般不包括私法上的利害关系。只有主观公权利,即公法领域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存在受到损害的可能性的当事人,才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才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中央预算内直接投资项目管理办法》《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理办法》《江苏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暂行办法》等规定,发展改革部门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行为和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和备案行为,主要是从维护经济安全、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优化重大布局、保障公共利益、防止出现垄断等方面,判断某一项目是否应予审批、核准或备案。考察上述一系列规定,并无任何条文要求发展改革部门必须保护或者考量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人权益保障问题,相关立法宗旨也不可能要求必须考虑类似于刘某明等个别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保障问题。发展改革部门在作出项目审批行为时,也就无需审查项目用地范围内的征地拆迁、补偿安置等事宜,无需考虑项目用地范围内单个土地、房屋等权利人的土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的保护问题。因此,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使用权人或房屋所有权人与项目审批行为不具有利害关系,也不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其以项目审批行为侵犯其土地使用权或者房屋所有权为由,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并不具有申请人或者原告主体资格。具体到本案中,张家港市发改委作出823号通知即使涉及刘某明依法使用的土地,刘某明也不能仅以影响土地承包经营权为由申请行政复议。张家港市政府以再审申请人的行政复议申请不符合《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第二项的规定为由,作出驳回其申请之决定,符合法律规定。一、二审法院判决并无不当。再审申请人刘某明如认为项目建设过程中行政机关的土地征收与补偿等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应当通过其他法定途径解决。

裁判要旨

只有主观公权利,即公法领域权利和利益,受到行政行为影响,存在受到损害的可能性的当事人,才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才形成了行政法上权利义务关系,才具有原告主体资格,才有资格提起行政诉讼。具体应当以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行为时所依据的行政实体法和所适用的行政实体法律规范体系,是否要求行政机关考虑、尊重和保护原告诉请保护的权利或法律上的利益,作为判断是否存在公法上利害关系的重要标准。

关联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25条

一审: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2016)苏05行初59号行政判决(2016年9月13日)
      二审: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2016)苏行终1415号行政判决(2016年12月21日)
      再审:最高人民法院(2017)最高法行申169号行政裁定(2017年4月26日)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1822篇文章 3小时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
  • 最新文章

行政参考案例100:北京某网讯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某科技公司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以实物形式公开的现有技术的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99:陈某诉庄河市公安局行政赔偿案——运用比例原则等规则对行政裁量的适当性予以审查

行政参考案例98:中国某研究所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研究成果的科学价值与创造性判断的关系

行政参考案例97:董某彪诉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人民政府行政赔偿案——行政赔偿不应低于被搬迁人本应获得补偿金额

行政参考案例96:某电气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某科技公司实用新型专利无效行政纠纷——创造性判断中发明实际解决的技术问题的确定

行政参考案例95:庞某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及原审第三人某新技术公司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区别技术特征的合理划分

行政参考案例94:罗某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中药发明专利创造性判断中最接近的现有技术的选择、现有技术对中药发明技术启示的判断

行政参考案例93:贵某玲、贵某温诉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政府行政补偿及行政复议案——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公共利益的认定和被征收人居住权的保障

行政参考案例92:宋某等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说明书是否充分公开的审查

行政参考案例91:深圳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某计算机株式会社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创造性判断中,对于具有协同作用、共同解决同一技术问题、产生关联技术效果的区别技术特征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