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移民,值得骄傲?】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失望了,选择了移民。很多国家对中国人失望,表示了不欢迎。尚未出去的中国人请留下来,已经出去的也欢迎回来。人家的国家是人家建设的,坐享其成岂能心安理得?让我们留在中国,大家一起死磕吧,一定磕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法治中国。
 
 
      关于移民,我有话要说
 
本报记者 林卉卉 采访整理 陈雨鸥 发布时间:2013-12-19
 
  不久前网上有个很火的视频叫《中国精英移民地图》,以动画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中国的投资移民大军如何乘着载满钞票的大船在全球各地“霸占地盘”、
 
  “安营扎寨”。自上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的两拨出国移民潮以来,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第三拨移民高潮在近年已成愈发汹涌之势。如果说前两波移民主要以偷渡客、底层劳工混杂着留学生为主体,新一波移民潮的主力更多是由新富阶层和知识精英构成的,概括起来就是有钱的、有权的、有知识的“三有”阶层。
 
  移民,有很多话题可以说。我们专程采访了五位来自中国文化界、学界、传媒界、法律界和教育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对于移民,他们各有看法:有人尊重个人选择移民的权利;有人批判带走大量财富的富人阶层;有人把移民美国当成自己的梦想;有人愿意在国内“死磕出一个法治中国”。
 
 
王冲: 中国的活力其他国家都不具备
 
 
 
王冲 察哈尔学会研究员,专栏作家,著有《差距》、《选票的背后》。
 
 
  “中国像是一个年轻人在向前奔跑,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绊绊,但我们始终在向前跑。这种活力是任何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
 
  我身边的朋友各个层次移民的都有,比如有一位朋友是公知,他已经递交了移民申请,准备去美国。还有位朋友在山东省的中等城市,和妻子开了一个画室,每年收入70、80万人民币,日子能过得相当好了,车房具备,他也跟我咨询过,想申请移民。他的目的是为了孩子,能让孩子接受西方的教育。大家的移民首选目的地还是美国,其次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比如德国、葡萄牙,甚至中欧的国家大家也开始考虑。前几年还有人会去日本,但由于近几年中日关系紧张以及日本相对优势的丧失,中国的一流人才不愿意去日本了,除非是学日语或特别喜欢日本的人。
 
  我自己也想过移民,但还没有更多的动向,还在观察中。我最近出了本书叫《差距》,里面写了中国和西方的差距。西方的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文化上的宽容自由都很吸引我,比如在德国,地铁没有检票员,这种社会对人的信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式都非常好。还有一些小事,比如在电梯里碰到陌生人会互相打个招呼,微笑一下。我有个很大的感受:在欧洲呆了一段时间后,再回到中国在路上见到陌生人,就想上去打个招呼,或者帮别人扶扶门,做这些事心情会特别好。但是三天之后就发现自己这样做在中国是傻瓜。对我来说,国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和中国不同的人文素质。但我已经习惯了在中国生活,而且我是山东人,山东人普遍保守恋旧,所以还是想在国内看看再说。说句玩笑话,每当北京雾霾严重的时候,我就想出去,要是蓝天白云空气不错,我就觉得在这儿呆着也挺好。
 
  我觉得留在中国发展或者把家安在中国也有一些好处。首先,我们是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我们在这里出生、学习、成长,这里的亲朋好友、生活习惯、包括中国菜,都是我们熟悉的,中国是我们的根,人就像一棵树,挪到什么地方都不如扎根生长的好。其次,西方各国和中国所不能比的就是活力。中国虽然有一些乱象,在环境方面、食品安全方面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中国像是一个年轻人在向前奔跑,过程中难免会磕磕绊绊,但我们始终在向前跑。这种活力是任何西方国家所不具备的。而且在这种活力中生活,我们能得到很多工作学习的机会,虽然很累,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也很充实。有人开玩笑说,去澳大利亚、加拿大都不错,但问题是好山好水好无聊啊!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种大都市,你不会觉得无聊。再次,我的朋友圈在中国。在中国有那么多朋友,即使有烦恼不开心的事也可以互相聊聊、甚至帮忙。而在国外则完全处于一个陌生的环境。我们之前开玩笑说,如果要移民大家就都移到一个地方,这样还能有个伴。
 
  有一种说法是有些人移民“为了下一代而放弃了上一代”。我们这个年龄出去其实也是一个牺牲,我大学的老师前几年移到美国,最后找不到工作,给人包水饺去了。他的确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但他真的觉得有成就感、幸福吗?即使你出国后能找到一个中产或者白领的工作,它还是有天花板的,和在国内的享受是不一样的。对中国人来说,如果一个中产阶级不是特别有钱又不是特别穷,出去是要付出很大牺牲的。如果很穷,本来就一穷二白,在家也是一无所有,在国内是卖力气,在国外也是卖力气,国外又很尊重卖力气的,所以对他们来说不会有什么损失。对有钱人来说,也不会有损失,因为有钱人到哪都能鬼推磨。中产阶级就不同了,因为无法带父母出去,忠孝不能两全,为了孩子的教育,可能会牺牲对父母的感恩与回馈,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人会在这方面有些犹豫,机会摆在他面前,但可能为了父母延迟出国的机会,或者干脆为了父母让孩子留在中国。我们没有这样的统计数据,但肯定各种情况都有。
 
 
杨佩昌: 移民就像女儿嫁人
 
 
 
杨佩昌 经济史博士,留德学者,广东信孚研究所研究员,2012凤凰网十大影响力博主。
 
  “富人移民是对祖国极其野蛮的掠夺。这就好比女儿嫁人,除了带走丰厚的嫁妆之外,还不断从娘家拿钱拿物。长此下去,娘家势必被掏空。”
 
  第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已经到来。据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国际移民报告(2012)》指出,中国正在经历第三次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潮”,而投资移民已经成为我国海外移民的重要组成部分。报告表明,我国个人资产超过一亿元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企业主中,27%已经移民,47%在考虑移民。上述数字可谓触目惊心。大量的金钱流出,如同一个人被不断放血,而精英人才的外流,使中国彻底沦为富裕国家的培训基地,同时增强了移民目的地国家的核心竞争力。很明显,除了罪大恶极的官员移民外,富人移民是对祖国极其野蛮的掠夺。这就好比女儿嫁人,除了带走丰厚的嫁妆之外,还不断从娘家拿钱拿物。长此下去,娘家势必被掏空。
 
  那么,这个女儿为何如此不心疼父母的家呢?道理很简单:女儿在家一定是受父母或兄弟姐妹欺负,伤心了,至少在家的日子不是很顺心,对这个家非常失望。
 
  那么,男方的家对她有哪些吸引力呢?众所周知,富豪移民目标无非是美加、澳洲和欧洲,肯定不会去北韩那个人间地狱,尽管孔庆东、司马南天天赞美北韩,但真让其移民那里,恐怕他们自己的后背也会发凉。在这样的国家,领导人只要不高兴,架起大炮瞬间就把你轰得连一块骨头都看不见。
 
  不管是美加还是澳洲和欧洲,都有一个共同点:在这些国家说话不会特别害怕。只要你不是侮辱个人,无论是骂民主党、共和党、保守党、工党、基民盟和社民党,还是骂政府都很安全。只要有意见,直接表达就是,没有必要绕来绕去,更不需要指桑骂槐,累死那么多脑细胞。
 
  当然,人们移民的目的并非出去自由骂人,但不可否认的好处是,移民之后可以自由表达意见了。其实,移民最大的好处并不仅仅限于此,最重要的好处是获得了安全感,比如人身安全,移民后不再担心说真话被喝茶、被跨省;财产安全,富豪之所以不惜代价移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食品安全,在一个充斥三聚氰胺、农药、苏丹红、塑化剂的国度,成人吃了就吃了,反正离死也不远了,但可怜的是孩子。
 
  除了安全因素之外,在欧美国家很重要的是公平,这包括社会公平,没有明显的贫富差别。
 
  移民国外的好处可以说是举不胜举,例如养老保障、免费医疗、人与人关系简单、环境干净等。因此,作为富豪,如果他不傻,有啥理由不赶紧移民国外呢?
 
  好在中国人都有浓浓的故乡情,如果他们在自己的国家有一定的安全感、官员不太胡来,多数人都愿意回到家乡生活。安全感来自于透明、讲规则而稳定的制度,而要想限制官员的胡作非为,必须实行宪政民主,还权于民,让官员害怕老百姓,而不是相反。如此一来,中国富豪不计代价移民的势头将得以遏制,而且那些已经移民出去的人也会安心回来。
 
  显然,只要官员和富人愿意,他们总会找到合适移民的地点和办法。在汹涌的移民大潮之中,穷人只能望洋兴叹了,因为这次移民比拼的是资本而不是学历和技术。未来的移民趋势也大抵如此,不会有重大的改变,富人永远是这个世界的宠儿。
 
 
 
袁裕来: 移民,值得骄傲?
 
 
 
  袁裕来 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律师,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有时真的觉得面对的是一座大山,根本撼不动,但是我觉得眼光要放长远,你做的每件事都对社会的民主法制进程有影响。”
 
  对于移民,值得骄傲吗?12月16日,我曾在微博里发表了一篇微博,里面写道:“如今到处都能听到谁移民了,谁准备移民了的信息,似乎能够移民甚至决定移民多么值得骄傲。移民与否是每个人的权利,甚至移民后再以假洋鬼子身份回来赚钱也可以理解。但自豪感不知道从何而来?作为中国人逃避对这个国家的建设责任,去享受发达国家现成的建设成果,值得自豪吗?”
 
  我想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想更多地应该承担对这个国家的责任,自己的国家不去建设,跑到美国、日本去,就像做一个逃兵,甚至自己还觉得自豪,我就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去发达国家其实是享受既有的发展成果,但是我们也要看到人家现在的发达,也是奋斗了上百年积累的成果。有些国家现在排斥中国人,这可以理解,我们去别的国家不仅坐享其成,还洋洋得意、耀武扬威,所以别的国家有保留的看法很正常。而且一些在国内很得意的人出了国就一定能奋斗出个样子来吗?这未必。就我个人来说,我的才能在国内更容易发挥。
 
  我是一个专门代理“民告官”行政案件的律师,我的职责就是监督公权力。我对中国很多的社会深层次问题有更多的体验,有时真的觉得面对的是一座大山,根本撼不动,某种角度上来说,我可能更容易看到社会阴暗的一面,更容易绝望,更容易失望。一些很简单的问题,政府不讲道理,而法院又听政府的,有时候也觉得很疲惫。但是我觉得眼光要放长远,要看三十年、五十年、一百年后的发展,你做的每件事、你推动的每一步都对社会的民主法制进程有影响,使民众受到启蒙,使体制内的人受到启发,这些都是靠不断地积累从而提高,从而推动体制的进步。所以我觉得我走的每一步都是有意义的,就像愚公移山一样,不断地去做,不断地挖,只要这么一想,我就觉得不应该悲观,又充满信心了。
 
  人在奋斗过程中也有一种成就感,既然生在这个时代,就必须承担这个义务。换个角度来说,也是生逢其时,有机会去为之奋斗。这应该是中国现代知识分子应该承担的责任。
 
  就像我在微博里说的:“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失望了,选择了移民。很多国家对中国人失望,表示了不欢迎。尚未出去的中国人请留下来,已经出去的也欢迎回来。人家的国家是人家建设的,坐享其成岂能心安理得?让我们留在中国,大家一起死磕吧,一定磕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法治中国。”
 
 
信力建: 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
 
 
 
  信力建 教育家、杂文家、信孚教育集团董事长。兼任21世纪教育研究院理事,中国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担任《看世界》杂志名誉副社长、香港孔教学院永远荣誉院长等职。
 
 
  “如果你是金子,去哪里都能发光,如果不是金子,那也没有办法。”
 
  改革开放后,中国已经经历过了两次移民潮。第一次是上世纪80年代,那时,移民的主要是混杂偷渡客的底层劳工;第二次是九十年代,移民主要是国门初启之时的“洋插队”。这些人大多朝东南亚地区发展,后来都淘到金,成为华侨,但这些“移民”都是非常艰难的,跟美国黑奴的情况差不多,都是最底层的人迫于生计“出逃”。相较先前的这两次,现在的移民潮呈高学历、高技术、高成本等特点,亦即官宦子弟、商人子弟,有所谓的“精英性”。
 
  有人说“移民是一种精英流失”,我觉得这个说法带点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虽然移民潮的出现首先是凸显国民对国家的一种基本态度,也是国家发展到一定时期矛盾的产物。但是它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比如新加坡、韩国甚至是一些发达国家,也曾出现过精英外流的移民潮,但是,后来通过“人才流转”反而又大为获益。因此,全球一体化下,资本和人才是自由流动的,并不需要对此小题大做。移民的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子女受好的教育,而这主要是对国内的教育模式失望导致的。现在的教育方法已经非常陈旧和落后,根本无法适应国际竞争,所以有条件让孩子出国受教育,是一项明智的投资。而如果教育不开放,即使开放二胎,也无法阻止这个趋势。
 
  对于一些明星加入他国国籍,社会上反映不一。我认为国籍与爱国挂钩是个伪命题,许多移民的人并不是不爱国,而是移民之后出入境更为便利,特别是需要经常出国的人,像一些明星,需要全球经营演艺事业一样。“国家”有三重涵义,包括政权、文化和民族的概念。就文化概念来说,不管入什么籍,都没有影响。所以,对这些移民的人来说,只不过是要个方便点的旅行护照而已。
 
  我身边也有不少想移民的朋友,绝大部分除了孩子受教育的因素外,还为了财产的安全。我个人暂时没有移民的想法,如果想移民,也首先考虑出入境方便和法治氛围较好的国家,也能够照顾子女读书的,让人没有后顾之忧的。这几点,也应该是大众普遍考虑的因素。但是,中国其实也正趋向于更安全,经过各种动乱之后,现在基本上人民都处于修生养息状态,改革开放后,财富在积累,安全感也越来越多。但反过来,由于人们的财富在积累,需要健全的法律环境的呼声也越来越高,这要求政府构建一个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但无论如何,我还是希望和家里人在一起,分隔两地的话比较麻烦,所以我不会因为移民而分散家庭。
 
  目前,我的儿子在澳大利亚留学,这段时间回来探望我,感冒了两次,从国外回来没法适应国内的空气污染和环境。所以我特别感慨,国内还是应该把主要力量用在实际民生保障上,让人们活得更安全更舒心。最近有一些非移民国家也收紧了移民政策,这是很正常的,近几年一大波“土豪”的中国人已经“吓”到外国人了,而且大量中国人去分享别国的福利,对本国人民也不公平,所以才导致了一些国家移民政策收紧。但事实上,如果你是金子,去哪里都能发光,如果不是金子,那也没有办法。
 
 
刘阳: 移民美国是我的梦想
 
 
 
  刘阳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史地民俗学会理事,著有《昔日的夏宫——圆明园》、《三山五园旧影》、《谁在收藏圆明园》。
 
  “移民美国是我的梦想,我争取有朝一日实现这个愿望,如果我实现不了,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实现。”
 
  我因为工作原因有机会去世界各国考察,我去过的国家有美国、法国、意大利、瑞士、俄罗斯、柬埔寨、韩国等。
 
  我认识的人只要去过美国的,没有一个不想移民美国的。我在没去过美国之前,根本没想过移民这件事,我觉得到别的国家当二等公民是一件挺不能理解的事。但是我去了之后,回来就想移民。我的感受是,论经济发达程度来说,北京和美国大部分地方都差不多了,已经不像二十年前了,主要是文化氛围差距太大。
 
  我是做文化历史工作的,首先,在美国无论是查阅资料的便利还是对文化研究的重视来说,都有很大优势。美国文化研究的相关制度相对完善,比如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查阅资料,无论是对外国公民还是对美国公民,办证的手续都很便捷,而且经费都是由美国政府出资,很多资料都是免费查阅、免费拷贝的。不论是多珍贵的资料,只要按申请程序来,都可以看到。但是在国内就不是这样,首先要缴费办证,办了证之后也不是所有的资料都能看,甚至有些设置复杂的手续“为难”你。最重要的是,美国储存着数量巨大的资料,但美国人自身没有实力和能力来整理这些资料,这对于我来说就有很大的吸引力。
 
  其次,比较而言,美国政府对这些文化项目投入的经费是很大的,就拿工资来说,当地的研究员一个月的工资可能达到八千到一万美元,甚至更高,这换成国内的工资简直不可思议。而我在国内的工资才三千元人民币不到,也就四百美元左右。另外一点就是,一些国家的护照确实比中国护照优势更大,去其他国家更便利,中国护照去哪都得面签,甚至被拒签,仅此一项,就很不适合我们这些经常去国外做研究的人。
 
  所以有时查阅同样一个资料,中国和美国都有。如果我要在国内查阅,托人走关系的费用和花去的时间,相当于我直接买张机票去美国,甚至更贵。但是我只要飞去美国,马上就可以查阅到资料,基本上没有任何的打点费用。
 
  虽然我目前还不具备移民的条件,但是一旦条件具备我会考虑全家移民。如果我把北京的房子卖掉,在美国一般的城市买房子,基本问题不大,甚至各种费用比在国内买房还便宜。美国的政策是“顾两头,不管中间”,穷人和富人在美国是最好生存的。我觉得美国制度很人性化,很适合人类生存。
 
  移民美国是我的梦想,我争取有朝一日实现这个愿望,如果我实现不了,我希望我的小孩能实现。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1714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