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举报人与举报事项没有利害关系,其基于举报事项而提起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之诉缺乏请求权基础

[裁判要旨]

工信部门对于互联网络域名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管系为保障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其对于未经许可或备案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与处理系维护互联网公共管理秩序与公共利益的需要,与举报人个体的私益并不具有利害关系。

[裁判文书]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书

(2017)京行终2844

上诉人(一审原告)王如亮。

被上诉人(一审被告)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住所地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13号。

法定代表人苗圩,部长。

委托代理人张牙。

委托代理人李雷勇。

上诉人王如亮因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一案,不服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16)01行初1126号行政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诉。本院受理后,依法组成合议庭审理了本案。

上诉人王如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以下简称工信部)履行法定职责,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以下简称一审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请求法院判决确认工信部未依法履行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活动监管职责的行政不作为行为违法,判令工信部依法履行其法定职责,对上海宜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宜动公司)、北京国旭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国旭公司)和北京卓越通达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卓越公司)未经行政许可擅自经营“.商城”域名注册服务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并责令该公司将与上诉人有关的违法所得退还给上诉人。

经查,王如亮于2016319日向工信部邮寄举报信,请求工信部依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第七十条,《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七条、第十九条以及《电信业务经营许可管理办法》等法律规定对上海宜动公司、北京国旭公司、北京卓越公司进行立案查处,并在法定期限内书面告知处理结果。王如亮举报的违法行为主要包括:1.北京国旭公司未经工信部审批,授权上海宜动公司提供“.商城”域名注册服务,违反《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之规定;2.北京卓越公司于20141210日经工信部审批成为“.商城”顶级域名注册管理机构。北京国旭公司授权上海宜动公司于2014814日提供“.商城”域名注册服务,并于同年815日在北京卓越公司注册成功,违反了《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四十条之规定;3.上海宜动公司未取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擅自提供移动轻应用、众销宝等互联网信息服务违反《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第十九条之规定;4..商城”域名运行费用收费办法未向信息产业部备案,涉嫌擅自收费,违反《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第三十条之规定;5.上海宜动公司所称的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推进委员会专项资金补贴属虚假事项,涉嫌欺诈,请求工信部责令其退还王如亮77500元。该举报信被转至中央纪委驻工业和信息化部纪检组(以下简称纪检组)。2016817日,纪检组将该举报材料转至工信部所属的信息通信管理局。对于王如亮提出的举报,工信部至今未作出处理决定。

本院认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行政诉讼,应当符合法定的起诉条件,不符合法定起诉条件已经受理的,应当裁定驳回起诉。《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第四十九条第(一)项规定,提起诉讼的原告应当是符合本法第二十五条规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本案中,王如亮因认为上海宜动公司等涉案企业在互联网络域名注册服务及提供互联网信息服务的过程中存在违法行为,而要求工信部履行查处监管职责。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工信部门对于互联网络域名及互联网信息服务的监管系为保障中国互联网络域名系统安全、可靠运行,规范互联网信息服务活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其对于未经许可或备案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与处理系维护互联网公共管理秩序与公共利益的需要,与举报人个体的私益并不具有利害关系,故王如亮与涉案举报事项没有利害关系,其基于举报事项而提起本案要求履行法定职责之诉缺乏请求权基础,故其不具有本案原告主体资格,其起诉依法应予驳回,一审法院裁定驳回王如亮的起诉正确,本院应予支持。

综上,王如亮的上诉主张不能成立,本院不予支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八十九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裁定如下:

驳回上诉,维持一审裁定。

本裁定为终审裁定。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2272篇文章 56秒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
  • 最新文章

最高法答复:如何判断律师协会针对律师作出的行为是否属于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行政参考案例521:李某平诉大同市人民政府征收房屋案--征收通告能否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审查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520:王某诉辽宁省锦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不予认定工伤决定案--交通事故责任不明时,社保部门调查核实义务及证明义务的分配

行政参考案例519:吴某发、卢某英诉重庆市北碚区工伤保险管理所给付工伤保险金案--工伤职工冒用他人身份工作、参保,且用人单位已按时足额缴纳保费的,社保经办机构应当核定、支付工伤保险待遇

行政参考案例518:某音缘钢琴艺术中心诉重庆市潼南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处罚案--商标侵权行政处罚中“不予行政处罚”的审查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517:上海某房地产开发公司诉上海市普陀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普陀区人民政府政府信息公开答复及行政复议决定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过程中作为确定标底依据之一的《土地估价报告》属于过程性信息

行政参考案例516:田林县公安局诉被告田林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认定案--职工因连续工作导致身体不适,虽未径直送医,但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的,视为“在工作岗位和工作时间突发疾病”,应认定为工伤

行政参考案例515:江西某公司诉上高县社会保险事业服务中心给付工伤保险金案--冒用他人身份的劳动者发生工伤后工伤保险待遇的责任承担

行政参考案例514:郭某花诉山东省寿光市侯镇人民政府不履行法定职责案--如何把握乡镇人民政府对违法的村规民约“责令改正”落实的标准

行政参考案例513:四川某药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广东某制药有限公司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权利要求解释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不当限缩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