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张友明和张培鸿,可以说是中国律师界的一对活宝,两人都是资深律师,绝对的专业刑辩律师,执业十多年从未染指过其他案件。在业内都颇有影响力。在我的记忆中,首先似乎是培鸿一直在展示着对于刑辩环境的失望和绝望,哭着喊着要退休云云。现在友明也终于绝望了。可是,培鸿却发现了希望,发现了“沉默的大多数”(见他的博文)。  培鸿发现的并不是新大陆。这个国家很大,进步也难退步也难。有一些地方在刑事辩护中一直坚持着底线,坚持着理性,这是肯定的。其实,其他的领域也是如此。法治的倒退未必席卷了整个大地,吵闹着的并不代表一切。我记得即使是文化大革命时期,我们小山村除了喊喊口号、唱唱革命歌曲,生活和工作似乎并没有受到颠覆性的影响。  扯得远一点,一个健康的国家本来就应该这样,吵闹的归吵闹的,干活的归干活。前者是所谓的政务管,后者是事务官。当然,我国敬爱的祖国距离那个境界还很遥远。但是,国家的秩序在任何时候,总还是会残存着一些理性,这些星星之火大概就是希望所在。  不过,在我看来,友明的绝望,也不一定是因为生活处境的糟糕,或者世道的不堪,而是在寂寞时,忽然深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虚无。人处于这个世界注定是孤独的。我在大学时阅读尼采的著作,记住了一句话,人生的底下是黑洞,意思大概是人生的本质是经不起深入思考的。至于,对于刑辩环境和国家前途的忧虑,似乎只是友明为自己强烈的情绪抓住的出口。毕竟,为国家和民族的途径而忧郁总是很时髦的事儿。              绝望

张友明

一个人关上房门,枯坐在办公室,心里感到说不出的恐惧和恓惶。

我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只是感觉自己的内心不断地在往下沉,找不到可能的探底或者可以途中抓到的任何物件,仿佛如在梦中坠落,但却又能够深深地体会到梦中感受不到的痛和冷的感觉。

我担心我再一次回到前两年的那个冬天,那时候一场后来才知道的抑郁症袭击过我。那段时间,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便常常感觉到一种没有来由的窒息和绝望,每当当事人离开我的办公室,随着关门声的响起或者是自己关上房门,刹那间我的内心便立即如同掉进一个深深的冰窟,外痛内凉而两者似乎毫无联系又找不到别的原因的那种。后来虽然经过努力,我得以逐步逃离了那种巨大的恐惧和痛苦,我非常庆幸自己成功的逃离。难道这次抑郁症又要重新走进去我的生活吗?

正如我现在的感觉,我实在找不到任何原因,只是感到非常非常的失落和无依无靠。正如现在,我坐在电脑前,用手指敲打键盘,并不知道自己打算写什么,也不知道下一句话将要说什么,只是觉得要做这样一件事情。总之心里空空荡荡,不知所从。

然而究竟我终究还是有些残存的理性的,而我的理性也在告诉我,我并没有停止观察和思考,实际上我当下的思想里,就正在想着一些事情,那是一些在别人看起来也许是杂乱无章、在我看来虽近犹远而且毫无紧迫感的事情。这难道就是我恓惶的原因?!

作了多年的刑辩律师,还很年轻的培鸿最近竟然也说到想退休了——这可是我想了很多年的事情。两年前的那次生病,也有这个原因,难道是培鸿的话把我逃离的修炼化为了泡影?

社会似乎走到了千年未遇变局的前沿,这个前沿混合了清末民初和现代社会的种种杂杂,也有些像是要顺应一个如同要准备再经历300年汉唐时代那样毫无指望的盛世。王国维那一代翘楚们所思考的,作为屁民的我似乎也总是沾点边,苦于消化不良,苦于看不见尽头,苦于与生俱来的原罪在今生的修行中不但不能得到解脱,反而要加重罪孽,我感到无可奈何。午夜难睡,过午不醒,唯觉得自己是动辄得咎,正所谓出家不行,出世无望,随波痛心,逐流怨蒙,饮酒偷乐,酒醒无人,枕边泪水,梦中黑云……

前些日子,本来看见了很多看似前行的好迹象,我的朋友和我关注的业界或者非业界大小人物,也有很多似乎都抱有这样一种谨慎的期待心情和喜悦感,可是随着近几天答案的正式出炉,这个梦想似乎在血泊中破碎,我确信那个梦已经连一点影子都找不到了。另外的一些依稀仿佛的幻觉与实景,如朝鲜的血缘三代的更替,中国式的成熟的接班人模式,国内社科界的左右中、保革维的争论,国外的反向呼应,石原慎太郎的访谈,还有北京、上海、杭州的一些律师和外地如杨金柱们以及一些我不便说出名字的同道、友人的声音、话语被边缘、被弱化、被淹溺,凡此等等,竟如缤纷雪片,滑地盔甲,虽然一度纷纷扬扬、掷地有声,但到头来似乎都成了倾巢之下的卵蛋。《2012》,我似乎还没有准备好就突然来了,并不让任何生灵发出一点点属于屠场上的声音,就灰飞烟灭了。

从小学到大学,从基层到高官,课堂的声音和官场上的声音一样的虚假不堪。老师知道自己所教无聊,学生更是只能各寻暂乐;所谓清官、好官,不过只是封建官僚们坐坐轿子,下下基层,帮助排除几个民间矛盾,讨回几笔无法拿到的欠薪,关几个似是而非的贪官,打几个由屁民抱团的“黑社会”,在落实上级“一票否决制”的GDP和维稳指标上表现相对消极的,有时候反而是老百姓拥戴的官僚。在这个社会,没有一个是家长和教育主管机关都一直称好的老师和学生,没有一个是老百姓和考核机关双方都得满分的政府官员。我不知道这个时代的标准在哪里。

从家到国,战略的和战术的都几乎发生断链,生理的和精神的同时出现严寒。物价飞涨,人心惟危,假大空骗,横行霸道,贫富悬殊,杀幼自杀,赌毒自慰,越勤越穷,本代空想,后代无望,司法不足信,信访不足凭,在职艰难挣扎,退休更是无靠,恶行明火执仗,善举泯于耻笑,礼义廉耻不行,情义诚信遭殃……

行了,生在这样的世道,死亡比求生更高尚。

【武陵山2010年10月21日于办公室】

沉默的大多数十月

张培鸿

20, 2010 at 10:26 上午 · Filed under 法治

有一次,跟几个北京律师朋友吃饭。

说起全国范围内为被控刑法300条的被告人作无罪辩护的律师,到底有多少。

他们说大概有十几二十位,我笑了,告诉他们我知道的就超过一百人,还开玩笑地批评他们是井底之蛙。

有时候去一些很小的地方开庭,经常会碰到一些当地的律师,操着难懂的方言,慷慨陈词、据理力争、仗义执言,即便是敏感的案子也不例外。

从来没有媒体去采访他们,不可能一夜之间凭一个案子暴得大名,他们也极少谈论这个改革那个改革,但确实是在一个案子一个案子地敲打着法庭,一件事一件事地在抵抗着法治的倒退。

他们可能不是沉默的大多数,但绝对是沉默着的相当一部分人。

想到北京的李霄林律师,在珠海遇到了真正在执行《律师法》的看守所,激动得不得了。

珠海看守所我去过,大致是李律师所说的样子。

上海的虹口看守所,其实也早在《律师法》出台之前,会见手续就相当简便(会见环境有倒退),只不过宣传得少了,变成了沉默的极少数。

《看守所百态》完成后,发现漏了好几家值得一记的,比如厦门一看等。

补记一嘴,权作备忘。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1796篇文章 19小时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
  • 最新文章

行政参考案例70:刘某明诉江苏省张家港市人民政府行政复议案——以保护规范理论作为判定行政诉讼原告资格的重要基准

行政参考案例69:德国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申请驳回复审行政纠纷案——新颖性单独比对原则及同一现有技术文献中存在矛盾记载时公开内容的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68:吴某君诉国家外汇管理局甘肃省分局、国家外汇管理局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外汇处罚案件中对单位违法与个人违法的界定

行政参考案例67:深圳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上海某公司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权利要求用语解释的合理性

行政参考案例66:上海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及第三人某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外观设计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修改是否超范围的判断

行政参考案例60:姜某某等人诉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海口市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行政相对人发布虚假广告信息,混淆药品和普通食品的区别,依法应当予以行政处罚

行政参考案例59:曾某龙诉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淄博市临淄区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正当防卫在治安管理行政处罚中的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58:宋某利诉某市人民政府驳回行政复议申请决定案——因对法院的判决结果不服而重新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变相申请行政复议,不属于行政复议受理范围

行政参考案例57:陈某蝶诉某区人民政府行政复议申请不予受理决定案——行政机关应司法机关的要求调查核实相关情况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理范围

行政参考案例56:山东某贝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高唐分公司诉高唐县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唐县人民政府行政处罚及行政复议案——对平台内的经营者实施不合理限制的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