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附注:迄今为止,灾民仍然不知道上海大火捐款总额到底是多少,发放了多少。仅仅知道,静安区慈善基金分会尚有1000多万元没有发放。

 

行政上诉状

 

上诉人(原审原告)王閧等21人(详见附件)。

被上诉人(原审被告)上海市人民政府,住所地上海市人民大道200号。

法定代表人韩正,市长。

上诉请求:

一、撤销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011)沪二中行初字第18号行政判决;

二、撤销被上诉人2011年10月9日作出的告知书(编号:sq20110352),判令被上诉人限期公开上诉人申请公开的信息。

事实和理由:

被上诉人作出的告知书(编号:sq20110352)不合法,原判驳回上诉人诉讼请求错误。

一、被上诉人歪曲了上诉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内容,告知书答非所问。

上诉人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书》称“收取、汇总统计、将捐赠发放给灾民,显然是1115火灾事故善后处置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海市静安区1115火灾事故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的重要职责。”“上述信息,属于《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7条‘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应该由善后领导小组负责公开。”

可见,上诉人申请的是善后领导小组汇总后的捐赠来源、对象、金额、发放金额和对象信息。被上诉人应该根据上诉人申请作出答复,有相关信息就公开,没有就明确没有制作和收集相关信息,即没有做过灾民善后安置工作。被上诉人告知书指向的却是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市慈善基金会静安分会等各个机构的零碎的信息。

  二、适用法律错误。

1、被上诉人适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7条得出其没有公开上诉人申请政府信息的职责和权限,根据同一规范性文件第23条第3项答复的,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17条规定“行政机关制作的政府信息,由制作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行政机关从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的政府信息,由保存该政府信息的行政机关负责公开。”调整对象是,两个机关同时持有同一项信息,应该向哪个机关申请。信息公开的法定职责包括接到申请后的查找、检索,结果可能是存在申请的信息,也可能没有申请的信息。

2、被上诉人认为根据《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2条“受赠人应当公开接受捐赠的情况和受赠财产的使用、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认为公开捐赠信息的责任主体是慈善机构。也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这一条文在本案中不适用。首先,上诉人申请的大火案后,所有慈善机构接受捐款整体的信息,而《公益事业捐赠法》第22条调整的是各个慈善机构局部的、零碎的信息。慈善机构应该公开接受和使用、管理捐赠的信息,和被上诉人收集、汇总、发放捐款,并不矛盾。相反,恰恰应该同时存在。

其次,本案应该适用《突发事件应对法》,而不是《公益事业捐赠法》。后者调整对象是常态下公益事业捐赠事项,而前者是突发事件善后事项处置,包括捐赠的接受和处置。

《突发事件应对法》第61条第2款规定“受突发事件影响地区的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地区遭受损失的情况,制定救助、补偿、抚慰、抚恤、安置等善后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妥善解决因处置突发事件引发的矛盾和纠纷。”善后处置工作,当然包括善款的汇总、统计、发放。本案中,被上诉人成立了上海市大火善后处置工作领导小组。收取、汇总统计、将捐赠发放给灾民,显然是善后处置的核心工作之一。 

也就是说,被上诉人依法应该具有上诉人申请公开的政府信息。至于有没有制作或收集相关信息,是另一层法律关系。

再次,从本案实际情况来看,也必须由政府来对社会捐赠款物进行汇总、统计、发放。上诉人向法庭提供了一份统计材料,只是其中的4800多万元,就涉及了20家网站和媒体的报道。上海市级有民政局、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老年基金会等,还有16个区、1个县又分别有民政局、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上诉人凭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确定捐款总额,以及捐款走向。

三、从社会效果来看,本案中,政府没有责任收集、汇总、发放善款责任,也没有公布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观点一旦得到终审法院确认,对于慈善事业的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可以说是继郭美美事项之后对慈善事业第二次重创。试想,发生了灾难事故,还有谁敢向善慈机构捐款呢?

综上所述,特提起上诉。

           

 

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上诉人:王閧等21人(详见签名单)

              2011年12月6日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1745篇文章 6小时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
  • 最新文章

行政参考案例15:某瑞典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深圳某药业公司发明专利权无效行政纠纷案——补充实验数据的采信标准

行政参考案例11:李某某诉佳木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及第三人李某顺行政登记案——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解释

行政参考案例12:孙某一诉某市公安局行政登记案——姓名变更登记纠纷中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

行政参考案例13:昆山某某公司诉昆山市国土资源局行政登记案——物权登记行为对物权行使的不当限制违法应予撤销

行政参考案例14:某电话股份有限公司诉国家知识产权局与第三人某技术有限公司专利相关行政纠纷案——新颖性下“惯用手段的直接置换”之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10:盛某新诉上海市金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行政登记案——市场管理机关以公司注销为由对未满任职限期的法定代表人解除限制,并对其再次担任法定代表人的登记申请予以核准的该登记行为应当予以撤销或变更

行政参考案例9:汪某芳诉龙游县人民政府行政征收案——旧城改造过程中房屋收购行为的性质与救济途径

行政参考案例8:郭某诉大洼县人民政府行政征收案——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不能同时选择适用

行政参考案例7:某出租车公司诉夹江县审批局行政许可案——“放管服”背景下行政机关拖延受理及未在原许可有效期届满前作出续行许可决定的推定后果

行政参考案例6:梅某荣诉东台市民政局行政许可及一并审查规范性文件案——违法设定行政许可条件的行政行为应予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