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关键词

行政/商标撤销行政纠纷/撤销理由/有一定影响

基本案情

常州某联电源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制造公司)不服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商标评审委员会)作出的(2005)第2709号裁定书(以下简称第2709号裁定),向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撤销第2709号裁定。

法院经审理查明:常州市某联电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某电源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17日,注册资本50万元;某制造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18日,注册资本50万元,法定代表人许某,为臧某的岳母。争议商标图形与某电源公司产品宣传材料上使用的“创联及图形”标志中的图形视觉印象完全相同。某制造公司总经理臧某从2000年3月至2001年11月在某电源公司工作,任市场部经理,其妻子吴某从2000年3月至2001年12月为某电源公司的股东;2001年9月臧某、吴某仍在某电源公司领取工资。

某制造公司于2001年9月29日在第9类电开关商品上申请注册“诚联及图形”商标(以下简称争议商标),2003年2月14日被核注册,注册号为198149X。2004年3月3日,某电源公司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撤销争议商标的申请。2005年9月8日,商标评审委员会依据《商标法》第41条第1款和第43条的规定,作出第2709号裁定,撤销争议商标。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作出(2005)一中行初字第1088号行政判决: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某电源公司不服提起上诉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2006)高行终字第283号行政判决:撤销一审判决,维持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某制造公司不服提出再审申请,最高人民法院于2008年9月24日作出(2006)行监字第118-1号行政裁定:驳回某制造公司的再审申请。

裁判理由

法院生效裁判认为:商标评审委员会综合各证据认定某电源公司对争议商标图形使用在先并无不当。某制造公司主张争议商标图形的著作权属于臧某,但没有提交充分的证据予以证明,该项申诉理由没有事实依据,不能成立。在《商标法》第41条第1款中,“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情形并列,涉及的是撤销商标注册的绝对事由,这些行为损害的是公共秩序或者公共利益,或者是妨碍商标注册管理秩序的行为;该条第2款的规定属于涉及商标注册损害特定权利人民事权利的相对撤销事由。在涉及在权利的注册商标争议中,不应当适用该条款的规定。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及一、二审法院的判决适用《商标法》第41条第1款的规撤销争议商标,适用法律有不当之处。某电源公司申请撤销本案争议商标的依据之一就是《商标法》第31条,并提供了在先使用和其商标有一定影响的证据。某制造公司在评审答辩书中承认某电源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好,对某电源公司的产品销售额也没有提出异议。考虑到臧某作为某电源公司的投资人之一和高级管理人员,在明知某电源公司使用争议商标的图形标志的情况下,创办经营同类业务的公司并在同类商品上抢注某电源公司正在使用的商标及商标图形,不正当性是明显的。《商标法》第31条规定的“有一定影响”的商标,通常是指已经使用了一定时间,因一定的销售量、广告宣传等而在一定范围的相关公众中具有知名度,被视为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未注册商业标志。根据本案的具体情况,应该认定某电源公司在先使用的商标有一定影响,争议商标注册违反了《商标法》第31条的规定,应该依据第41条第2款的规定予以撤销。商标评审委员会撤销争议商标的裁定及终审判决虽然在适用法律上有不当之处,但是裁判结果正确,无须再启动审判监督程序予以纠正。

裁判要旨

1.《商标法》(2001年修正)第41条第1款关于“以欺骗手段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的规定不能作为撤销注册商标的私权理由。

2.《商标法》(2001年修正)第31条规定的商标“有一定影响”,要求不应过高,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应有一定的弹性。

关联索引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2条(本案适用的是200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31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44条(本案适用的是2001年修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41条)

一审∶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5)一中行初字第1088号行政判决
      二审: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06)高行终字第283号行政判决
      再审审查∶最高人民法院(2006)行监字第118-1号行政裁定(2008年9月24日)

话题:



0

推荐

袁裕来

袁裕来

1922篇文章 2小时前更新

1966年4月出生,浙江奉化人。 1989年浙江大学毕业,工学士。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行政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专业代理行政案件。浙江之星律师事务所主任。 著作: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Ⅰ》(2003年8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Ⅱ》(2004年7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II》(2006年1月); 《对<行政诉讼法修改建议稿>若干条款的质疑》(2006年12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IV》(2008年4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2009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2010年1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2011年3月); 《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VIII》(2013年3月)。

文章
  • 最新文章

行政参考案例195:李某某诉中新天津生态城管理委员会政府信息公开案——政府信息公开中第三方合法权益的界定与审查

行政参考案例194:深圳市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南昌市行政审批局企业行政登记案——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股权被冻结期间,公司登记机关依该公司增资扩股申请进行变更登记的,人民法院应予以撤销

行政参考案例193:韩某诉某县民政局确认婚姻登记行为无效案——冒名婚姻登记应当确认为无效行政行为

行政参考案例192:法国某某某兄弟股份有限公司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与第三人李某某商标撤销复审行政纠纷案——如何认定已经对注册商标进行了真实善意的商业使用

行政参考案例191:吴川市某甲公司诉吴川市自然资源局房屋所有权登记案——行政诉讼中债权人原告诉讼主体资格的认定

行政参考案例190:嘉兴市某某公司诉嘉兴市南湖区行政审批局行政许可案——行政许可程序中利害关系人提出异议的处理

行政参考案例189:胡某某诉某县水利局行政强制执行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利部门具有对河道内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的法定职权

行政参考案例188:承德市某公司诉河北省承德市双桥区人民政府、双桥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强制拆除房屋案——行政机关的“责成”行为不具有可诉性

行政参考案例187:某某有限公司诉佛山市某某实业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会商标行政纠纷案——同一主体的不同注册商标的知名度在特定条件下可以“辐射”

行政参考案例186:王某刚诉山东省济南市槐荫区人民政府行政强制执行案——临时机构委托民事主体作出的行政行为由临时机构的组建机构承担行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