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2019年05月04日 07:53

最高法院判例:行政许可的审查义务和违法许可中赔偿责任的分担及明确

【裁判要旨】

1.行政许可中行政机关审慎合理的审查义务

根据《行政许可法》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一条、第三十四条规定,在行政许可中,尽管申请人应对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但行政机关亦负有对申请人提供的申请材料是否齐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进行审查的义务;根据法定条件和程序,需要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核实的,还应对申请材料的实质内容进行相应的核查。行政机关应依法定程序尽到审慎合理的审查义务。

2.行...

阅读全文>>
2019年05月02日 08:38

最高法院案例 :补偿协议存在漏项的救济方式

【裁判要旨】

关于房屋征收后的补偿问题,主要涉及被征收人受损财产权益的填补,因财产权益的补偿具有可协商性,法律赋予征收人和被征收人一定的选择权和处置权。所谓一定的选择权,是指征收人和被征收人可以在行政决定或者行政协议之间选择有利于实现行政管理目标和受损财产权益补救最优化的方式解决补偿问题。根据《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的规定,此类选择权具有协议优先的性质,这不仅表现在该条规定...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30日 19:58

最高法院判例 :政府委托国有公司签订的房屋收购协议的性质和救济

【裁判要旨】

政府在旧城改造过程中,为实现公共利益和行政管理目标,以委托国有公司“收购”来代替应当依法进行的“征收”虽然该项收购协议名义上的签订主体是国有公司,但此种收购本身属于政府征收职能的委托,并服务和服从于旧城改造这一公共利益需要,因而此种收购协议也即具有了行政协议的属性。将该类行为纳入行政诉讼审查范畴,有利于加强对地方政府行为的监督,防止行政机关滥用“收购”代替征收,规避司法审查监督。...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9日 07:56

最高法院判例:农民个体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是否具有利害关系?

【裁判要点】

公告补偿安置方案是土地征收过程中的法定程序,且同时涉及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个体的安置补偿权,与侵犯村农民集体土地所有权的行政行为不尽相同。主要体现为:一是从公告对象上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确定后,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公告,并听取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意见”,故补偿安置方案的公告既针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也针对农民个体;二是从公告内容...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8日 07:47

最高法院判例:选址意见书的原告资格问题

【裁判要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五条规定,行政行为的相对人以及其他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权提起诉讼。所谓的利害关系显然系指法律上利害关系,且由于行政诉讼乃公法上之诉讼,上述法律上的利害关系,一般也仅指公法上的利害关系。而公法(行政法)上利害关系的判断,同样较为复杂。原告主体资格问题与司法体制、法治状况和公民意识等因素密切相关,且判断是否具备原告主体资格的...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7日 07:3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协议案件的司法审查部分案例汇总

【转自微信公众号:鲁法行谈

要点1:行政协议的构成要素

【要点分析】行政机关了实现公共利益,行使公权力而与公民签订的协议并非一般意义上平等主体之间签订的民事协议,而是具有明显公共管理色彩的行政协议。行政协议一般包括以下要素:一是协议有一方当事人必须是行政主体;二是该行政主体行使的是行政职权;三是协议目的是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四是协议的主要内容约定的是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7日 07:30

最高法案例:对形成于2015年5月1日之前的行政协议该选择何种救济途径?

​【裁判要旨】

新《行政诉讼法》有关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规定,依法即具有溯及力。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关于审理行政案件适用法律规范问题的座谈会纪要〉的通知》(法〔200496号)对有关新旧法律适用以及法不溯及既往问题作了明确规定。根据该纪要第三条规定,在存在新旧法律衔接问题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审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实体问题适用旧法规定,程序问题适用新法规定,但下列情形除外:(一)法律、法规或规章另有...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6日 08:00

行政机关单方解除拆迁安置补偿协议的程序和补救措施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对拆迁补偿安置协议作出的单方解除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享有的获得补偿安置的权益产生重大影响,行政机关在作出该行为之前未告知相对人享有陈述、申辩的权利,亦未充分听取其意见,违反正当程序。行政机关如认为拆迁补偿安置协议因违反法律政策规定等原因无法履行,亦应当在充分保障相对人补偿安置利益的前提下,依法作出处理。

【裁判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书

 

(...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5日 08:15

最高法院判例:行政机关强拆过程的中的注意义务及法律责任

【裁判要点】

行政机关在强制拆除过程中,本应依法妥善处置并保全证据,以证明其在强制拆除过程中已尽慎重、妥善之注意义务,对行政相对人所建违法建筑物中的合法财产已予清空并妥善处理。但行政机关未能提供任何相关证据,未尽到举证责任。由于行政机关的违法强制拆除,行政相对人仅能提供相关现场照片及财产损失清单,业已穷尽举证手段以证明动产损失的存在,虽然其对于动产损失的具体数额无法举证,基于公平原则,对于案涉动...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5日 08:12

最高院案例:行政优益权的行使须受到严格限制

【裁判要旨】

1.行政协议的行政主体方享有一定的行政优益权。

行政协议虽然与行政机关单方作出的行政行为一样,都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但与单方行政行为不同的是,它是一种双方行为,是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通过平等协商,以协议方式设立、变更或者消灭某种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的行为。行政协议既保留了行政行为的属性,又采用了合同的方式,由这种双重混合特征所决定,一方面,行政机关应当与协议相对方平等协...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4日 07:44

最高法院判例:政府作出的批准宗地出让方案的行为是否具有可诉性?

【裁判要点】

通常情况下,一个行政行为会由一个行政机关独立作出,但有时,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或者根据行政权力运行的实际需要,行政行为的作出需要同级其他行政机关或者上下级行政机关的协力,这就会形成多阶段行政行为。当一个以上行政机关分别作出多阶段行政行为时,应当如何选择正确的起诉对象,进而如何确定适格被告?通说认为,应当以直接对外发生法律效果、直接对相对人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的行政行为为起诉对象。...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3日 07:40

强制活动首先应推定为行政强制行为

【裁判要点】

在立案登记制的背景下,起诉无书面决定的事实行为时,原告只要能够提供初步证据,证明事实行为存在且极有可能系起诉状所列被告实施,即应视为已初步履行了适格被告的举证责任,除非所列被告明显不适格,或者为规避法定管辖而多列被告,或者明显存在滥用诉讼权利情形。且不论农村集体土地还是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征收、强制搬迁、收回土地使用权等行为,均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的法定职权,因此,强制活动首先应推定为行...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22日 08:06

最高法案例:行政协议案件该如何裁判?

【裁判要旨】

 

1.行政协议应当全面履行。行政协议是行政机关基于行政裁量权与行政相对人协商一致而达成的,在不存在无效情形时,其中约定的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双方的权利义务必须得到全面遵守和履行。

2.人民法院对行政协议案件应作出更为直接、具体、明确的裁判。因行政协议引起的行政诉讼,相较于一般行政诉讼,在事实相对清楚、协议权利义务比较明确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应当对行政协议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作出更为直接、具...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9日 07:51

最高法院案例 : 集体土地上房屋的强制拆除

【裁判要旨】

无论是征收集体土地还是征收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均应在完成补偿安置工作的情况下由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在获得法院的准许强制执行裁定前,行政机关没有直接强制拆除被征收房屋的权力。即使在被征收人已经依法得到安置补偿或者无正当理由拒绝接受安置补偿的情况下,征收机关若要实现强制搬迁和拆除,也必须按照法定程序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政府征收作为物权变动的特殊形式,因征收决定的作出而直接导...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8日 08:00

最高院案例:行政机关因行使行政优益权而应当承担行政补偿责任

【裁判要旨】

 

行政机关因行使行政优益权而应当承担行政补偿责任。作为国家机关,维护公共利益是行政机关的重要职责,在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发生矛盾时,应优先考虑公共利益的实现。但是,承认公共利益优先并不否认个人利益的存在及实现。行政协议订立后,只有出于实现公共利益或者行政管理目标的需要,或者由于法律政策的重大调整,必须变更或者解除行政协议时,行政机关才能行使单方变更、解除权,并对由此造成的公民、法人...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7日 08:13

最高法院判例:征收范围内房屋被强制拆除后,行政赔偿事宜无需另行通过征收补偿程序解决

【裁判要点】

1.在征收拆迁范围内,案涉房屋被强制拆除后,原有的补偿问题依法可以通过赔偿解决,法院应该直接进行实体审理并就赔偿问题作出判决。

2.具体到赔偿的数额,为确保当事人获得及时、公平、公正的救济,在行政机关违法强制拆除当事人房屋,难以对房屋及其他损失进行鉴定的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原告提出的行政赔偿诉讼请求,结合案件具体情况,参照征收补偿方案确定的征收补偿标准,全面、充分考虑当事人的各项损...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6日 08:04

最高法院判例:政府信息公开中的“三需要”、个人隐私及征求第三方意见

【裁判要旨】

1.政府信息公开中“三需要”的判断和审查要件

“三需要”问题一直是一个争论不断、令人纠结的问题。《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虽然在第十三条提到了“自身生产、生活、科研等特殊需要”,但其主要意旨在于规定,除了行政机关主动公开信息之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还可以通过申请获取政府信息。所谓“三需要”,并非对申请人资格的一种限制。另外考虑到“三需要”是一个内涵外延都不特定的法律概念,非常容易被滥用...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5日 07:53

最高法院裁定:行政协议的判断标准及救济机制

【裁判要旨】

 

1.行政协议的判断标准。行政协议的识别标准有二:一是形式标准。也就是主体标准,即它发生在具有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责的机关和组织及其工作人员与行政职权所作用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之间。二是实质标准。亦即行政协议标的及内容标准。行政协议的标的及内容为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意在提供一种指引,强调行政协议不同于民事合同。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取决于以下三方面:一是是否行使行政职权、履行行政职...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2日 08:23

最高法院判例:村民小组是否有权签订土地补偿协议?

【裁判要旨】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土地补偿费归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通常情况下,征收集体土地的土地补偿费应当属于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集体土地征收管理部门应当与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签订土地补偿款协议,将土地补偿款发放给集体土地所有权人。但是,实践中,确有集体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的情形。行政村名义上享有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事实上并不行使所有权人的占有、使用、收益、...

阅读全文>>
2019年04月11日 08:00

商业用房的承租人有权就征收补偿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裁判要点】

一般而言,承租人与房屋征收行为之间不具有利害关系,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原告。但是如果用于经营的房屋被征收,承租人在行政补偿中提出的室内装修价值、机器设备搬迁、停产停业等损失,与补偿决定之间具有利害关系,此时承租人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裁判文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行 政 裁 定 书

(2017)最高法行申5387号

再审申请人(一审起诉人、二审上诉人)海口龙华湘水源商务宾馆。住...

阅读全文>>